《论语》练习31
9.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下列各题。
①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(《论语•爱人》)
②司马牛问仁。子曰:“仁者,其言也讱。”曰:“其言也讱,斯谓之仁已乎?”子曰:“为之难,言之得无讱乎?”(《论语•颜渊》)
③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尧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(《论语•雍也》)
【注】讱:说话谨慎
(1)请用1个成语概括上述材料体现出的孔子的教育思想: 。
(2)结合上述材料,谈谈你对孔子“仁”的理解。
10.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下题。
材料一: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“盍各言尔志?”子路曰:“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”颜渊曰:“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” 子路曰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(《论语•公冶长》)
材料二:“点!尔何如?” 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” 曰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!” (《论语•先进》)
(1)请简要概括孔子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学习氛围的特点。
(2)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,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,这个理想的社会与材料二中曾点所描绘的“沂水春风图”在本质上是相同的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。
11.阅读下面的材料,完成下面小题。
①子曰:“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!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②有子日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,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(1)解释狂者、狷者的意思。
狂者: 狷者:
(2)简要分析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“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”中体现的儒家思想。
9.(1)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
(2)约束自己,回归周礼;践行仁道,从我做起;谨言慎行,三思而为;成就他人,推己及人。
参考译文: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。孔子说:“克制自己,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,这就是仁。一旦这样做了,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。实行仁德,完全在于自己,难道还在于别人吗?”
司马牛问什么是仁,孔子说:“仁人,他的言语显得谨慎。”司马牛说:“言语谨慎,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?”孔子说:“做起来难,说话能不谨慎吗?” 子贡说:“假若有一个人,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,怎么样?可以算是仁人了吗?”孔子说:“岂止是仁人,简直是圣人了!就连尧、舜尚且难以做到呢。至于仁人,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,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;要想自己过得好,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。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,而推己及人,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。”
10.(1)谈话式教学法;和谐融洽;
(2)材料一中,孔子描绘的实际上是“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”的大同社会;而曾点描绘的“沂水春风图”实际上也是一个达到高度“礼治”、人人和睦相处的大同社会,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。
译文:材料一 颜渊、子路陪在孔子身边。孔子说:“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?”子路说:“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,用破了也不会抱怨。”颜渊说:“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,不夸大自己的功劳。” 子路说:“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。”孔子说:“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,使朋友们得到信任,使年青人得到关怀。”
材料二 “曾点,你怎么样?”(曾点)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,铿的一声,放下瑟直起身来,回答说:“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!”孔子说:“那有什么关系呢?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!”(曾点)说:“暮春时节(天气和暖),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。(我和)五六位成年人,六七个少年,到沂河里洗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唱着歌走回家。”孔子长叹一声说:“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!”
11.(1)①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的人 ②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的人
(2)①儒家认为礼的运用,最高境界是和谐。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,一味求和。
②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,求和谐但不能无原则地混同。
翻译:
①孔子说:“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,只能与狂者、狷者相交往了。狂者敢作敢为,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。”
②有子说:“礼的应用,以和谐为贵。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,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,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(依礼行事)。无论大事小事,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,有时也会行不通。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,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,也是不可行的。”